学院教师多年来充分利用自身学科与专业优势,积极开展水文地质、地下水污染与防治、水污染控制与环境修复技术以及金属矿床溶浸开采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成果显著。
近五年,学院承担纵向课题8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7项,省部级项目36项,获批经费达到2578余万元;承:嵯蚩翁25项,到账经费达到930余万元。
近年来我院承担重要科学研究项目列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项目来源 | 起止时间 | 合同经费 (万元) |
1 | 铀矿生物浸出关键技术 | 孙占学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 2012-2014 | 623 |
2 | 难浸铀矿石微生物高效…….. | 孙占学 |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 | 2012-2015 | 745 |
3 | 生物地浸采铀体系“矿物-生物-流体”间的强关联机制研究 | 刘亚洁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 2012-2014 | 123 |
4 | 人造酸性.....技术研究与应用 | 孙占学 | 国防科工局核能开发 | 2010-2012 | 686 |
5 | 砂岩铀矿高效........... | 刘金辉 | 国防科工局核能开发 | 2011-2013 | 985 |
6 | 江西相山铀矿山土壤中放射性核素赋存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 高柏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4-2017 | 52 |
9 | 铀矿山土壤根际放射性核素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 | 陈井影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5-2017 | 26 |
10 | 渗流条件下温度梯度对人工冻结壁形成过程的影响作用研究 | 吉植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3-2015 | 26 |
11 | 超导磁絮凝快速分离过程中微磁絮体生成结构及其运动轨迹研究 | 李亦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3-2015 | 26 |
12 | 低浓度含铀U(Ⅵ)废水的光催化还原技术和机理研究 | 郭亚丹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5-2017 | 25 |
13 | 自养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异养反硝化机理研究 | 李泽兵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5-2017 | 25 |
16 | 铀矿尾渣及废石中铀金属生物浸出技术转化 | 刘亚洁 |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 | 2015-2017 | 100 |
17 | 铀尾矿库区土壤-地下水系统中典型放射性核素的污染分布与迁移规律研究 | 刘媛媛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6-2018 | 19 |
18 | 地下水中铀污染物在PRB中的迁移规律及长效性研究 | 张卫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6-2019 | 40 |
19 | 砂岩铀矿地浸开采“高压CO2和O2-地下水-岩石矿物”相互作用研究 | 周义朋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6-2019 | 80 |
20 | 生物堆浸体系中溶浸液与矿石相互作用对铀浸出的影响规律和机理 | 王学刚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6-2019 | 40 |
21 | 基于铀矿石生物堆浸过程的溶质迁移-矿物变化特征研究 | 陈功新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7-2020 | 44 |
22 | 亚硝酸盐稳定氮氧同位素示踪鄱阳湖边缘蚌湖硝化与反硝化过程 | 肖红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7-2020 | 38 |
23 | 江西721矿铀污染土壤环境特征及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 周仲魁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7-2020 | 34 |
24 | 多类型地面沉降监测数据融合及水文地质参数反演 | 罗跃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7-2019 | 20 |
25 | The Migration of Radionuclides in Groundwater System in the Vicinity of an Inland Nuclear | 董一慧 | 国际原子能机构项目 | 2017-2019 | 9 |
26 | 砂岩型铀矿原位植菌地浸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 | 周义朋 | 国防科工局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项目 | 2017-2020 | 1074 |
27 | 人工冻结土中温度梯度对重金属离子的驱动机理研究 | 吉植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8-2021 | 66 |
28 | 耐酸抗氟冶金菌的固定化连续培养方法及快速浸铀机制研究 | 郑志宏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8-2021 | 37 |
29 | 铀矿生物浸出过程中沥青铀矿-微生物溶浸液相互作用机理 | 孙占学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8-2021 | 80 |
30 | 缓释螯合剂在铀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 王光辉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8-2021 | 38 |
|
|
|
|
|
|